▲2025年1月14日,科研人员及专家通过大屏幕了解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的运作时的状态。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北斗”组网,“蛟龙”入海、“鲲龙”击水……这些国之重器的命名,承载着现代科技与大国文明的诗意“相遇”,闪耀着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芒。
这份集结了传承和梦想的中国式浪漫,是将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底气,是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彰显,更是对各领域发展前途的美好期冀。
当前,科学技术创新正推动着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领略大国重器与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吧!
▲2024年12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间隙挥手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杰 摄
“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有“神州”的谐音,还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神舟”其名,既象征着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是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大协作的产物,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从1999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再到2024年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了慢慢的变多属于中国的印记,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
▲2023年4月26日,鲲龙AG600飞机在湖北荆门市进行水上试飞。新华社发
上天为鲲鹏,入海为蛟龙。鲲龙 AG600 的命名分别从鲲鹏和蛟龙中各取一字,寓意水陆两栖。
鲲龙 AG600既是一艘能飞起来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飞机。它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兼顾改装成海洋环境监视测定和保护等用途的可能性和灵活性,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又一大国重器。
据悉,AG600全机超5万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中,98%都由国内供应商提供,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产品。AG600的生产与制造还带动了国内一批民用航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
▲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五星红旗展示影像。图片来自:中新网
“嫦娥”来源于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构成了很多中国人内心对月亮的最初遐想。用“嫦娥”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命名,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是神话照进现实的具象化体现。
20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我国的探月工程持续聚焦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关,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其中,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楚辞·离骚》中说:“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蛟龙”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蕴藏着乘风破浪的无穷力量。用“蛟龙号”为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命名,寓意“蛟龙入海”,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寻充满精彩和奥秘的海底世界。
在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中,“深海一号”科考船搭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了包括8名外籍科学家在内的十余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这是“蛟龙号”的首个国际航次,也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彰显了中国深潜实力,为全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4年10月24日,参观者在2024东亚海洋博览会上观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模型。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提到北斗,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北斗七星”,但你也许不知道,“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被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在古人日常生活中,依靠“北斗”判断方向慢慢的变成了通识。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
而用“北斗”命名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延续了中国人运用北斗恒星“导航”的历史。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将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下一代北斗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深空、室内和水下的导航问题,使广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4月25日,工作人员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夸父”)园区内搭建加速器活化分子应用工程样机平台。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图片来自:CCTV记录)
《山海经》中“夸父逐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为民造福、英勇顽强的精神。
而作为大国重器的“夸父”,其学名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是为下一代“人造太阳”研制“发动机”的大科学装置。以“夸父”命名,延续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
“夸父一号”是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于2022年10月9日发射,其观测发现对进行空间天气预报等具备极其重大科学意义。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研制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是光量子干涉实物图。新华社发
中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历来被称作“算经之首”,是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堪称是中国古代的数学瑰宝。
而将这台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的计算机取名“九章”,正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2023年10月,“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新华社记者 胡喆 摄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取名“天问”,源于我国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
▲2016年12月9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建立天地链路(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量子卫星“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
之所命名为“墨子号”,是为纪念古代中国科学家墨子,他在两千多年前首次发现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而这些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随着“墨子号”、“济南一号”等量子卫星的相继发射,太空中的“量子星座”逐渐酝酿成型,构建覆盖全球、全天时服务的量子通信网络将不再是梦想。
▲2016年12月17日,在江苏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一名科学家向记者展示通过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观测数据完成的一张全天伽马射线图。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悟空”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暗物质卫星取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同时,希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犹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悟空”号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升空,至今在轨运行9年多,远超当年设计的3年寿命,完成全天区扫描16次,并用它的“火眼金睛”探测到了超150亿个空间高能粒子。科研人员有望由此拨开暗物质的迷雾。
华为最为人知晓的鸿蒙系统、麒麟芯片和玄武架构,其命名都出自中国神话。其中,鸿蒙表示一种原初混沌的局面即将被打破,《西游记》开头就说:“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华为用“鸿蒙”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命名,暗示其开辟一个自主的全新科技天地的雄心。
华为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为自己的产品命名,赋予现代的数码产品一种浓郁的传统人文气息,也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传递自己的爱国热忱和拼搏壮志。
大国重器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对中华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顽强拼搏的结晶。
4月1日,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火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这次演训有什么背景?玉渊谭天第一时间采访了军事专家付征南,戳视频,听听他怎么说。付征南表示,这次行动经过充分的准备,就是我们要正告赖清德当局,只要赖清德当局谋“独”更甚,的行动就会更进一步。
突发!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全面征关税:欧盟20%,日本24%,印度26%,越南46%!美元跳水,美股期货全线大跌,多方表态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
4月2日,中国人民东部战区组织山东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海空域,与海空兵力进行舰机协同、区域制空、对海对陆打击等科目演练,重点检验内线外线一体联动、立体封控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
4月2日报道,清明又见豪华殡葬品:200平米双层纸别墅售价1.5万元,商家否认暴利:成本占70%至80%
缅甸曼德勒出现“金色奇迹”!中国救援队伍救出被困超120小时的男子(原创内容)
老人上坟引山火烧死村民67只羊,至少损失13万元,无力赔偿。镇政府: 两地政府凑8万补偿,但对方嫌少没谈妥
俄罗斯国防部2日通报说,一架图-22M3轰炸机当天在俄中部伊尔库茨克地区坠毁,机组4人弹射逃生,其中1名飞行员丧生。
昨夜今晨丨系诈骗!发现及时报警丨爆炸致8死4伤,详情披露丨一辅警向KTV通风报信丨不生儿子就离婚?
救援队辟谣向公众筹款去缅甸救灾:系诈骗,若发现及时报警。近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为全球近十年来大陆最强地震。
探访曼德勒市4大坍塌点:大设备破拆废墟找寻遇难者,幸存者现场8小时等哥哥遗体|直击震中⑮
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曼德勒Win star酒店坍塌现场灰尘飞扬,两台挖掘机、一台长臂吊车轰鸣着,对着坍塌废墟的上层作业。
关注官方微信